——记玉龙县鲁甸乡种植户李炳金
(资料图)
2023年初的一大早,海拔2900米的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鲁甸乡拉美荣药材种植场,种植户李炳金冒着零下6度的寒风,在参地里检查防冻。16年来,这位来自北方的汉子一直在这片土地上坚守,为打造云南的“西洋参”品牌而付出心血和汗水。
李炳金是河北省泊头市交和镇东开区人,1979年,23岁的他前往吉林省抚松市仙人桥的一个参场打工,从此与人参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头脑灵活,肯于吃苦,1985年他被派往上海做人参推销批发工作。几年的商场摔打,使他快速成熟,成为一名当时上海小有名气的人参销售商。1996年,他自己注册了上海南岭保健品公司,开始了单打独斗。那期间,正是保健品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他的公司一年内在国内外市场经销人参、西洋参多达百吨,20年不到赚了千万余元。
李炳金在参地里劳作。 (本报通讯员 华模 摄)
正当他的生意风生水起的时候,一个重要信息,让他放下上海年入60万元的销售生意,奔向丽江。一个从滇返回的同行告诉他,云南丽江种植的人参和西洋参皂苷含量远远超过国内外同类产品。这对长期从事人参经销的李炳金是个不小的诱惑,人参皂苷的含量决定人参的品质,也决定了人参的价值所在。他很快乘机飞到丽江,来不及欣赏丽江风光美景,租车直奔160公里外的鲁甸乡。站立鲁甸拉美荣,只见群山原始密林,紧紧包围着一片山间盆地,盆地中数万亩云木香、秦艽、附子等几十种药材茁壮生长,空气中飘来阵阵药材的芳香。他急着打探人参、西洋参种植情况,却得到遗憾的告之,因为市场信息不灵,难以找到销售渠道,现在农户已经很少有人种植了。
当天晚上,他找来县志,认真查阅。县志这样记叙,鲁甸由于独特的高海拔低纬度和极其优越的生态小环境,曾被科学家称作“横断山植物的天然避难所”。鲁甸乡历史上就是闻名全国的云药之乡,是中国云木香的原产地。20世纪50年代,鲁甸从东北引入人参种植,一举获得成功,被科技界称之为“北参南移”的创举。80年代,鲁甸又引种西洋参种植成功,并于1987年7月通过了云南省科委、中科院昆明分院主持的鉴定验级,其人参皂苷含量为8.21%,高于国内外的西洋参。查阅结果令他大为振奋,为了更加慎重,他采购了西洋参样品,带走当地的土壤样本,到上海进行重新检验,样品化验结果一致,土壤为森林颗粒土,非常适合人参、西洋参生长。2006年,他不顾家人和同事的反对,毅然放下上海的销售批发业务,决心到丽江建设西洋参基地,打造世界一流的西洋参品牌。
帮助他联系租地的鲁甸乡政府原农机员李自恒回忆起初次与李炳金接触的感受,至今仍然激动不已。李自恒说,真是难以理解,老李在上海搞销售批发,每年纯收入60多万,买了房,购了铺面,一家人其乐融融,却跑到偏僻的高寒山区发展西洋参种植。
“有这么好的东西,我总觉得如果不把它做出来,奉献给社会,给贫困山区的群众找出一条致富路子,为经济发展尽一份力,就对不起人生,对不起社会。”李炳金如是回答。
艰苦创业百战多。16年来,李炳金为了把西洋参做成云南的一个品牌,付出了太多太多。且不说从灯红酒绿的大上海到边远高寒山区的傈僳族村寨,把一分钱掰成两半用。在新的创业路上的曲折和坎坷,一次次亏损,就会使常人崩溃。
当初第一次租下300亩土地,种下的西洋参虽长势喜人,却因聘请的工人失误,导致参苗全军覆没。租地费、参苗费、人工费370万元付诸东流。
重来,4年后便是收获期,一连十余天的连绵大雨,参地漫灌,百余亩西洋参全部烂根。
贷款150余万元买来的烘烤机没能使用。
今年4月,正是西洋参茁壮生长的季节,一场大雪突然而至,50余亩的西洋参大棚几乎全部压塌,参苗受损严重。好在鲁甸乡党委政府给予他鼓励支持,邻里傈僳族同胞倾力相助,女婿携款从上海赶来救急,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终于战胜灾害。
16年来,他的租地费、人工费付出高达800余万元……
为偿付各种支出,他将上海一套100平方米的房产以300万元的低价出售。
16年,熟悉他的人对他褒贬不一,有人称赞他的精神,有人对他嗤之以鼻。上海的朋友说他,好好的上海不待,现成的钱不找,跑到云南边疆山区吃苦受累。面对艰难与坷坎,面对各种传言,李炳金坚信莎士比亚的名言:“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他只用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攥在他手中的来自农业部专业检测公司(云南)的多份检测证明,云南丽江的西洋参人参皂苷含量一直排在国内外同类产品前列。张菊、陈茹、何鹏飞、李艳平、郭世民发表于《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年02期》《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西洋参中人参肥皂苷Rb1、Re、Rg1的含量》一文证明,人参3种皂苷总含量测定实验结果:云南丽江4.8627、吉林靖宇4.8035、吉林抚松2.0199、北京怀柔3.2306、加拿大4.4687、美国3.3884。研究还称,“云南丽江种植的西洋参不但质量极好,而且在引种30年后,西洋参质量没有发生过质的变化”。研究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丽江的西洋参资源,丽江有必要开展西洋参的育种工作”。李炳金始终坚信,16年的付出是值得的。不管怎么艰难,一定要闯出一条路,把云南的、丽江的优质西洋参品牌打造成为世界品牌。
好在李炳金的付出将得到回报,2023年10月,50余亩西洋参将到采挖期,新的育种工作正在进行。老李说,他会再努力,为了云南西洋参这个品牌,也为了给高寒山区各族群众蹚出一条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