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渡镇位于遵义市新蒲新区东部,湄江河、洛安江、茅官河流经境内,东西南三面临水,有“贵州省森林乡镇”称号。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不乏上百年的古树大树深藏其间。
驱车往三渡镇水洋村万平组驶去,在小地名叫芭蕉塘的地方,有一金丝楠木群落,要说有什么特别之处,便是那棵有着720多年的金丝楠木。金丝楠木在古代为皇家专用木材,是国宝级木材,百年才能成材。它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在茅官河边上显得尤为引人注目。这棵金丝楠木胸径1.8米,高36米,冠幅占地面积1亩,要5个成年人张开双臂才能将它抱住。
新蒲新区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周勇介绍,三渡镇的这棵金丝楠木在新蒲新区区域内是最大的一棵古树。金丝楠木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该古树生长的地方是个斜坡,根部位置有一条山水沟,此前的环境容易出现滑坡,雨季来临时,雨水更是容易将这棵古树根部的泥土大量冲走,使得古树的生长环境造成损坏。为保护这棵古树,去年,新蒲新区林业局以林长制为统领,编制了《新蒲新区 2022 年省级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森林资源管理)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对全区的古树进行监测,并采取保护措施进行保护,三渡镇的这棵金丝楠木便在其中,对其进行复壮,在金丝楠木周围铺设石板、搭建围栏、砌了堡坎、用泥土进行回填等,才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
(资料图)
周勇说,金丝楠木中“金丝”的形成要有一定年限。他指着金丝楠木上的“鼓包”说道:“如果树上出现有‘鼓包’,说明这棵楠木就有了‘金丝’。‘金丝’一般出现在金丝楠木的根部或者枝丫的交界处,年限越长,形成‘金丝’的部位就越多。”
能见证历史的除了文字、苍山绿水之外,还有古树。有人说,古树与其说是树,不如说是从岁月的长河中走来承载着历史的“绿色文物”。
万物有灵,微风拂过,这棵金丝楠木沙沙作响,仿佛述说着这几百年的故事。站在树下,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沉静,也可以感受到它的庄严肃穆;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和力量,也可以感受到自然与生命。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古树亦如是。
2019年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贵州省古树名木大树保护条例》,加强古树名木大树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可见对古树名木大树法制保护与管理尤显重要。从《贵州省古树名木大树保护条例》我们可知,“古树名木大树”是有区别的。古树,是指树龄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依法认定的稀有、珍贵树木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大树,是指古树名木之外,胸径100厘米以上的树木。当树木同时满足古树、名木、大树的标准时,优先认定为古树、名木。
在芭蕉塘这个地方,除了这一金丝楠木古树外,在古树周边还有30余棵金丝楠木,而整个水样村有金丝楠木180余棵。周勇说,楠木古树在新蒲新区很稀少,区内挂牌的不多,形成群落的更少,能被认定为楠木古树的区内只有20余棵。新蒲新区林业局每年都会对古树名木大树生存环境、状况等进行普查,普查后邀请专家来认定,认定为古树的,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将会下文对外公布,同时纳入古树名木大树数据库进行管理。
保护古树名木大树,也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内在要求。据了解,新蒲新区有古树群 10 个,涉及全区 5 镇 3 办 50 个村(居)。根据全省古树名木大树调查结果,新蒲新区现有1122棵,主要树种有柏木、枫香、银杏、楠木、榉树、朴树等,多为古树,零星分布于乡村四旁,少见于林内。新蒲新区对古树名木大树的管护未曾落下,对古树名木大树的保护率达到了100%保护。目前,区内的古树名木大树已实行挂牌管理,明确有管护单位和责任人;同时结合林长制,将古树保护纳入林长职责范围,对古树生长状况、生长环境通过监测以及复壮措施保护等,确保古树健康生长。周勇说,对于楠木古树,区林业局还将按照一树一策的方式,编制专门的方案对其进行保护。
要说这里发生的故事,当地年长的老人回忆说,以前大集体的时候,生产队开会,大家就会集中到这棵金丝楠木的树脚来,这里树大好乘凉,有事都在这里商量。当年条件艰苦,有人说把它砍来卖了,大家没同意,还做了“标记”,“标记”这棵树不准砍。
说起保护古树,周勇也回忆说,2010年的时候,那时金丝楠木被炒得很热,就手臂大小的枝干都可以卖上万元。当时的林业部门接到当地老百姓消息,说有一些不法商人要来偷盗这棵金丝楠木。为了保护古树,打击这一行为,接到消息后,林业站的同志,包括他在内,和辖区护林员、当地知情老百姓一起到芭蕉塘这个树林里来轮流蹲守了一个星期,就为了防止有人破坏古树。
树下你一句我一句,大家好像说着过去同时期的事,又好像说的不是同一件事。关于这棵古树的故事,有些记忆已开始模糊,但当地人都记得这是从祖辈“传”下来的大树,在老百姓心中已然成了一棵神树。或许正是这棵金丝楠木古树得以被保护下来,才有了古树周边新的楠木生长,形成楠木群落。
河流潺潺,炊烟袅袅,烟火不灭,生生不息,这棵金丝楠木守护着这里世世代代的人,庇佑着一代又一代子孙安康幸福,这里发生的一切,也许只有这棵古树自己来“讲”。木林有根,根系百年。站在古树下,我们可以和古树、和时间对话的。
古树名木大树是活文物,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瑰宝,是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我们要爱护、保护,让它们的生命不止百年,还有千年、万年······
来源:微新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