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耶伦结束为期四天的访华之行,中美之间累计谈了10个小时,耶伦劝中国接受现实,面对美方高高在上的姿态。中方当场划下红线。耶伦劝中国接受的现实是什么?中方又划下了什么样的红线?
美国财长耶伦为期4天的访华之行终于结束。7月9日,耶伦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对本次访问进行总结。她说,虽然中美之间仍存在分歧,但过去几天的会晤正在推动中美关系重返稳定轨道。耶伦再度重申,美国不寻求与中国经济“脱钩”。
此外,耶伦还在发布会上表示,此次访华之行她和中方官员进行了累计10个小时的双边会谈,对话是“直接、富有成效”的,是美方推动“中美关系有更坚实的基础”向前迈出的一步。不难看出,耶伦此次访华大体上的基调是积极的,对缓和当前紧张的中美关系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但有分析认为,耶伦访华似乎依旧在劝说中国接受美方的态度。为何这么说呢?
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是,耶伦访华第二天,中方在会谈中表示,互利共赢是中美经济关系的本质,并没有提到拜登政府口中念叨的所谓“中美竞争关系”。而美方则一直强调,中美既是竞争关系,也有合作领域。可见,在美方的对华政策上,虽然强调不“脱钩”,但“竞争”一词还是会被华盛顿绑在中美关系上。这从侧面反映出,美方仍试图劝说中方接受现实,接受拜登政府主导的中美关系,但中方显然是不会对美“言听计从”的。
中方强调,中华文明历来讲究以和为贵,反对霸道霸凌。希望美方秉持理性务实态度,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动中美关系早日重回正轨。耶伦来华前夕,美方进一步升级对华芯片制裁。面对美方的挑衅,中方丝毫没退让,出台了镓锗限制令,直接有效对冲了美方的制裁。面对中方划下的红线与实际行动,耶伦当着中方的面强调无意阻碍中国现代化进程,愿同中方加强沟通,避免因分歧导致误解。
事实上,对于中方在中美关系上的态度,以耶伦为首的美国政客实际上早已心知肚明,只是能装糊涂的时候还是得装。但让耶伦猝不及防的是,中方开始“转守为攻”,在她来华前抢先对美出手。有专家表示,过去,中美双方的外交风格差异很大——中方非常温和、理性、克制,坚定地捍卫自身国家利益,但采取实质性措施比较少。尤其是在双方高层会晤时,中方一般会倾向于为会谈塑造良性、友好的氛围。
但今时不同往日,在美方对华步步紧逼之际,中方的主动出击让耶伦失去了与中方谈判时漫天要价的筹码。所以,此次访华之行,耶伦明白一边有求于中国一边装糊涂这套注定是行不通的。基于此,耶伦在离京前再次强调,美方并未通过冲突的框架来看待中美关系,并表示相信世界足够大,足以让两国都能蓬勃发展。还是那句话,行胜于言。期待耶伦回国后能够付诸实际行动,与中方一起推动中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而不是再次对华上演“说一套做一套”的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