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2日刊| 总第3264期
6月11日,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科幻电影周”主旨论坛暨上海科技影都发布会在松江召开。
【资料图】
中外电影人郭帆、王红卫、陆川、张吃鱼、董润年、彼得·贝布齐聚一堂,他们就“科幻电影的国际视野与时代语境”的主题进行交流,共同探讨科幻电影的创作心得,以及科技发展给电影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AI时代是“电影工业化3.0”
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2》在今年春节档获得巨大成功,最终收入票房40.29亿元。影片电脑特效镜头超过3000个,其中还运用到了第一部没有的虚拟拍摄、面部特效等技术。影片中出现的未来感十足的起重机、外骨骼机器人,皆是国内企业帮助剧组打造完成。
科幻片的创作是基于现实科技的奇思妙想。《流浪地球2》中的太空电梯,原著作者刘慈欣就表示太空电梯从理论上来说没有任何悬念,现实中最大的障碍是材料。
论坛开场,郭帆进行了《科幻电影,全人类视角与中国故事》的主题演讲。发言中,他讲到了科幻片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以及人工智能带来的创作焦虑。
郭帆
郭帆表示,科幻电影是全世界通用的电影语言,它能够让海外观众认识和了解中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化载体。
郭帆坦言,科幻片是他热爱电影的起点,他因为想拍科幻片才决定当导演。他认为可以将胶片时代称之为“电影工业化1.0”,21世纪之后的数字时代是“电影工业化2.0”。数字时代发展不到30年,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这是“电影工业化3.0”。
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涉足电影创作,郭帆看到虚拟演员的表演几可乱真,这种技术的革新让他感到很焦虑。真人演员会不会被取代?虚拟人物的表演会进步到什么程度?行业人士近期可能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郭帆呼吁,希望能有一个新的部门,从法律法规、政策引导上帮助电影人规范人工智能应用的边界和方向。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吴季,阐述太空科技的发展历史与太空主题科幻电影的关系。他表示,太空旅游、火星移民在未来有可能会变成现实。他认为只要不违反科学原理,所有太空题材的科幻片都应该大开脑洞,这些作品有可能推动未来航天技术的进步。
吴季
《巨齿鲨2:深渊》的视效总监彼特·贝布上台分享创作经验。他表示,视效总监会使用最好的科技来解决手边的问题,新技术意味着电影人可以尽可能地发挥创造力。
《巨齿鲨2》是聚焦大型生物的科幻电影,制作上一定要做到细节考究。画面中动物的脂肪、肌肉的质感、还有皮肤的变形等,这些细节一定要完成到位,才能让观众觉得片中的生物真实可信。
彼特·贝布认为科幻电影人一方面要拥抱技术,学习人工智能;另一方面,大家要加倍努力创作好的故事。技术不是电影的本源,好电影仍然要靠人来创作。
彼特·贝布
科幻电影的创作难点
“科幻电影周”主旨论坛邀请的嘉宾阵容,堪称是中国科幻电影创作的中坚力量。
导演郭帆凭借《流浪地球》系列,让观众对国产科幻片刮目相看。监制王红卫打造的《宇宙探索编辑部》,为科幻片提供了另一种创作可行性。
导演张吃鱼凭借《独行月球》的成功,奠定了科幻喜剧片的市场地位。董润年导演的《被光抓走的人》,以科幻外衣来讲述爱情故事。导演陆川正在制作的《749局》,关注超自然现象,和科幻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嘉宾们从创作出发,就国产科幻片的创作体验,以及创作中遇到的难点进行了讨论和分享。
王红卫认为,电影的特长不是描绘现实,电影是展现人类想象的边界,这就是“幻想”。科幻片是人类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幻想,这有别于古人对世界的盲目认知和猜想。
王红卫
陆川表示,科幻片的创作可以放飞想象力。创作者将科技痛点、社会痛点投射到未来,然后在电影中用理想的方式把这些痛点解决掉。
郭帆谈到了对当下科幻片创作的忧虑。他说道,很多创作者执着于电影的高概念设定,这样容易忽视对人物情感的刻画。科幻片的创作应该关注人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忽视这一点的话,创作就没有意义。
董润年是编剧出身,他参与了《疯狂的外星人》的剧本创作。《被光抓走的人》在拍摄过程中,他原以为那道闪光的处理会很简单,拍起来却非常复杂。这道光关乎所有角色的命运,强度如何?直射还是斜射?他和团队经过反复论证才最终确立了拍摄方案。他认为,把观众很熟悉的事物或概念,进行视觉化处理,这是科幻片创作的难点之一。
董润年
张吃鱼坦言,《独行月球》观众看的时候笑得有多开心,团队拍的时候哭得就有多惨。中国观众对科幻电影的要求非常高,他要平衡好科幻与喜剧的尺度。比如袋鼠拉车那场戏,给人的直观感觉是太不靠谱了。但他还是谨慎地向科幻的边界迈出一小步,倍感艰辛。
余音
上海科技影都发布会现场,《松江区关于促进上海科技影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规定》正式发布。《规定》中明确提出了“支持影视企业上市”“鼓励影视人才引进和培养”等重点环节的具体扶持措施,为行业复苏提供有效助力。
科幻电影周的“未来引擎· 科幻电影年度展望”环节中,《749局》《群星闪耀时》《莫莉的冒险》《我看见两朵一样的云》及《明日生存指南》,这五部新片获得推荐。
这些风格各异的作品,或是以科幻为主类型,或是带有科幻色彩,它们的创作者正在探索科幻片的更多可能性。
【文/崔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