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到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太阳直射是按照地球的四季变化来说的,因为太阳的自转的移地球上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和影响。因此我们一般说太阳直射是四季变化的主要原因。太阳直射在3月份在北半球的赤道开始往北挪动,在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北回归线上,在9月份太阳直射点在逐渐向赤道以南方向移动,在12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在南回归线上。
(相关资料图)
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属阳;夏至尽管气血较盛,且白昼最长,但却未必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因此时接近地表热量仍在存款,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也是民间“四时八节”里的一个节日,自古民间有在夏至拜神祭祖的风俗。此外,夏至后,人们普遍会食用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来避暑。
1.享受获得
夏至正值麦收时节,在夏至时节吃面,有分享劳动所得、分享丰收喜悦之意。
夏至文
2.长命百岁
一年之中,夏至是一天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白天代表着生命,因此在夏至的时候,大家会到夏至的时候吃面条,这也意味着自己的生命会像面条一样长久,如同过生日的时候吃长寿面,也意味着长命百岁。
3.驱除调皮
在古代,人们把5月称为“恶月”,但在夏至日吃热面条,有驱邪的意思。夏至面点,也叫“入伏”,北方很多地区都有吃“立秋汤圆”的习俗。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种,代表着夏天即将来临。随着夏至的到来,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夏天,这是一个酷热、潮湿、收获的季节。夏至食面是一种流行于全国的习俗,它寄寓了大家对生活、人生的美好憧憬。
春分和秋分在中间位置,春分秋分的“分”字就表示平分的意思,实际上是白昼和黑夜平分的一天,这一天太阳光直射地球赤道线。冬至和夏至,则是太阳光直射位置分别到达地球南北两端最远的位置,也就是南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垂直照射南回归线,夏至日太阳垂直照射北回归线。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夏至之后,阴气始生,阳气开始衰退。
这个节气狭义上其实是指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90°的时刻,即6月21日或22日,例如今年就在2021年6月21日星期一,农历的五月十二。其中黄道上经90°的点又称“夏至点”。汉字中的“至”,也就是最、极端的意思,它属于夏天里天气炎热的标志性节气。此日太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其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动,白昼渐短,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