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韵非遗”调研团队深入广东省广州市沙湾古镇开展为期一周的醒狮文化深度调研,通过"数字技术+跨界联动"的创新模式,在非遗活态传承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成功推动国家级非遗"广东醒狮"走进年轻群体视野。目前,团队自主研发的基于大数据的可视化管理系统已被成功应用于醒狮文化的数字化管理。
该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将醒狮文化的传承人信息、技艺数据、传播效果等多维度信息进行可视化呈现,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在沙湾古镇文化中心,团队采访了沙湾龙狮协会会长、省级非遗传承人周锐东师傅。谈及醒狮技艺的传承,周师傅感慨道:“舞狮不仅是动作的展现,更是狮子神韵的传递。每个跳跃和摆头,都要让观众感受到狮子的生命力。”他提到,团队中最小学员仅一年级,协会通过社区培训和学校合作,吸引年轻一代参与,“希望他们能将这份文化自信延续下去”。
在沙湾古镇文化中心,团队亲身体验了政府主导的AR技术互动项目。通过手机扫描狮头,虚拟醒狮跃然屏上,伴随鼓点完成腾跃、采青等经典动作。政府代表袁红娟介绍,当地正开发非遗游戏《烽火少年》,将醒狮动作捕捉技术与游戏角色结合,“玩家可操控虚拟狮子完成非遗任务,在娱乐中学习文化知识。”
袁红娟像团队成员详细解读了非遗保护政策:省级非遗项目每年可获10万元资助,用于传承人培养、文化推广及创新项目。团队了解到,沙湾醒狮已与马来西亚合作申报世界非遗,并通过文旅融合、商业演出等形式扩大影响力。然而,资金短缺与传播渠道有限仍是主要困境。“非遗本身不盈利,仅靠补贴难以支撑长期发展。”袁红娟坦言。
广东省非遗保护中心对此次调研高度评价,认为“高校学子的创新思维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新思路”。未来,“新韵非遗”团队计划联合更多高校成立非遗研究联盟,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深度结合。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传统元素与现代理念相互交融,文化内涵与经济活力相辅相成,已然成为推动社会稳步前行的新潮流。醒狮文化,是岭南大地的精神图腾,更是中华文明的血脉延续。当朱砂点睛的古老仪式遇见AR技术的炫目呈现,当狮吼鼓声通过AI算法响彻云端,醒狮文化正以新质生产力为翼,完成从传统非遗到时代IP的华丽转身。
“新韵非遗”团队的此次调研,不仅是一次文化的寻根之旅,更展现了青年一代对非遗传承的责任与担当。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醒狮的鼓点将继续响彻,而文化的火种,正由这些年轻的双手传递至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