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近视,背后多的是无数家长为孩子作斗争的辛酸泪。哺光仪作为防控近视的产品,很多家长担心哺光仪对孩子的眼睛会不会有伤害?以及针对于哺光仪功率的问题,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解答关于哺光仪的问题。
哺光仪对眼底有伤害吗?
哺光仪控制近视的原理是通过模拟太阳光中对人体有益特定波长650纳米的红光来照射眼睛,使萎缩变薄的脉络膜增厚,改善眼底视网膜、巩膜的血液循环,增加细胞活性,达到控制眼轴增长,从而实现防控近视的目的。
根据国家对激光安全等级标准的规定,以在光束内观察对眼睛的MPE(maximal possible effect最大可能的影响)做基准,激光对人体的危险度可分为一到四级。生产厂商应该把Class I,II, III 或 IV的警示标签贴到相应的激光产品上。Class I为低输出激光(功率小于0.4mW),该类激光不论何种条件下使用,对眼睛和皮肤的影响都不会超过MPE值,甚至通过光学系统聚焦后也不会超过MPE值。Class I类激光产品可以保证设计上的安全,设备也无需特别管理。
哺光仪的安全性跟激光发射的功率、光斑大小有关。符合国家Class I安全标准的哺光仪,其入眼功率在0.39mW以下,低功率不会对眼底造成损伤,不良反应率极低(户外白天时段,人眼受到的红光照射功率范围:0.9-5.17MW。)。目前国内已有多个权威机构开展了临床试验对哺光仪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未发现畏光、流泪、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上皮损伤等症状。值得一提的是,事实上600-640nm波段的红光在治疗弱视方面已经有将近20年的临床应用,同样未发现有不良事件见诸报道。总体上,红光用于近视防控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家长完全可以放心。
关于哺光仪的功率
前文提及,哺光仪的安全性与功率密切相关,而功率又包含两方面参数:
①进入眼内的激光功率值;
②单点的高光强值。
这两者不完全等同,但存在一定的关联。
哺光仪是一种激光设备,它的安全评级有两个指标:
①激光发射装置的等级,主要跟激光发射器的功率有关;
②设备总体的安全评价,这个与设备的封装、光路有关,代表的是装置发出的激光的安全性。
有的设备内在的激光发射器功率虽高,但经过光路改造、弥散等改变之后,照射出来的激光功率可能会很低。
哺光仪的高/低功率区别
所谓的高功率和低功率是指哺光仪的激光输出功率,在激光医学领域,通常认为低于100mW的激光设备都是低功率的。同仁朴光治疗仪的激光输出功率是1.7mW左右,属于低功率激光。市面上将功率为2mW左右的激光产品和1mW左右的激光产品放在一起比较,以区分高功率和低功率是极不科学的,因为这两种产品都远远低于高功率激光的下限值,提出这个比法的人,一定不具有光学专业背景,不掌握最基础的光学知识。
国际国内研究表明,入眼功率小于0.4mW是安全的。在光斑直径为10mm条件下,对应的输出功率小于2.5mW。除安全类别外,输出功率也应标注在治疗仪上,消费者应选用输出功率更低的治疗仪。北京同仁医院专家经过精心设计、计算和试验,在保证有效率95%的条件下,将朴光治疗仪的入眼功率降低到0.33mW、输出功率降低到1.7mW,远远低于安全线0.4mW和2.5mW,使用更安全。
同仁朴光治疗仪是通过多年大量的临床试验研究,获得药监局批准上市的用于治疗近视的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号:湘械注准20212162067)。同仁朴光治疗仪发出的激光功率是1.7mW,由于瞳孔的收缩效应,实际同仁朴光治疗仪红光照射到眼底的激光功率只有0.33mw左右。根据激光安全国际标准,功率低于0.39mW的激光,属于一类激光,直接照射眼睛是没有任何安全问题的。
切记,哺光仪作为医疗器械产品,具体选择和使用需要遵循医嘱。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