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行业
  • 财经
  • 综合
  • 热点
  • 科技
  • 商业
  • 要闻
  • 观点
  • 经济
  • 社会
  • 法治
  • 文旅
  • 体育
  • 健康
  • 生活
  • 国际
  • 国内
  • 教育
logo
  • 财经 >
  • 正文

当前短讯!财政部权威发声:今年财政收入有望恢复性增长 加大力度促消费扩投资

2023-03-01 20:11:2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3月1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邀请财政部部长刘昆,以及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介绍财政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的情况,并答记者问。


(相关资料图)

在全国两会前夕,这场发布会展望了2023年财政收支形势,透露了2023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还回应了面对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和债务压力加大的地方财政执行状况。

刘昆表示,今年经济有望总体回升,地方财政状况预计逐步向好。经济回升将带动财政收入的增加,去年集中实施留抵退税使得基数偏低,这两方面因素将推动财政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也要看到,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财政收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我国疫情快速达峰,生产生活秩序恢复进程快于外界预期,部分机构上调了中国2023年经济预期。今年1、2月份PMI重回扩张区间,2月制造业生产景气度进一步提升,印证了当前经济的复苏。不过,当前外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各种超预期因素随时可能发生。

“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偿债压力加大”的财政平衡术

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3%,受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低于潜在增速。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2022年加大了减税降费力度,推出了以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为主体的减负政策,这加剧了财政收入增收压力。

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万亿元,同比仅增长0.6%。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约2.46万亿元,仅留抵退税这一项占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12%。这意味着,若没有推出留抵退税政策,全年财政收入增幅将提高约12个百分点。

除了一般公共预算,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2022年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约6.69万亿元,比上年下降23.3%。 土地出让收入的缩水,意味着地方可用财力的收紧。从中长期来看,房地产行业告别高速增长年代,意味着以土地出让收入作为还债来源的相关公共债务偿债压力加大。

刘昆表示,土地出让收入列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主体。从全国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情况看,约有15%左右的收入调入一般公共预算使用。去年土地出让收入出现下降,但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影响是可控的。以2022年土地出让收入减收约2万亿元匡算,影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财力约3000亿元。另外,土地出让收入是毛收入,收入减少的同时,也会相应减少拆迁补偿等成本性支出。因为收支是联动的,所以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刘昆指出,关于债务集中到期的压力,我国2022年法定债务的负债率约为50%左右,这个指标相较其他国家而言是比较低的。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主要是分布不均匀,一些地方债务风险较高,还本付息压力较大。财政部已督促有关地方切实承担主体责任,抓实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这个底线守得住。

刘昆表示,关于地方财政紧平衡的问题,地方财力和它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是一回事,地方40%左右的财力来自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2022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2.1%,但是过去三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平均增长9.3%,这有效弥补了地方本级收入的不足。过去三年地方财政支出平均增幅为3.4%,所以,地方财政是紧平衡状态,但也是总量增加的状态,地方预算执行是比较好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各省份2022年财政收支数据发现,31个省份中仅8个省份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正增长,但是因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加大,31个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均为正增长。2022年各级政府加大了资源统筹力度,比如中央层面2022年加大对特定金融机构和企业利润上缴,规模预计为1.65万亿元。部分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土地、资产、资源等处置力度,通过增加此类一次性收入,来更好实现财政平衡。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22年受疫情、退税政策、房地产市场下行等影响,财政确实处于紧平衡状态。但是,财政在多方筹集资金,中央加大了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实际影响没有那么大。但是,要警惕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应对收入下行,出现恶化营商环境的行为。从中长期来看,土地出让收入的回落,可能会提高相关城投的债务风险,可能带来财政金融风险的交叉感染。要应对这些债务压力,短期来看可能要拉长债务期限,降低还债成本;中长期来看需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促进财力和事权与支出责任的更好匹配。

促进消费回暖升级、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2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刘昆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应对这些风险挑战,要求我们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优化政策工具组合,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具体而言,“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今年将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三是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一方面,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着力助企纾困。另一方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促进消费。同时,加强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刘昆表示,2023年要完善税费支持政策,着力纾解企业困难。综合考虑助企纾困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进一步完善税费优惠政策,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让企业多减一些负担。积极支持科技攻关、乡村振兴、教育、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党政机关继续过紧日子,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不花。

许宏才在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2023年将合理安排专项债券规模,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更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将在重点支持现有11个领域项目建设基础上,适量扩大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持续加力重点项目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

专项债的放量发行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手段,推动基建投资实现较高增长。2022年全年我国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超过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包括年初预算确定的新增规模3.65万亿元,以及年终决定依法盘活的5000多亿元结存的专项债限额。2022年年初明确了专项债重点投向,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9大领域,年中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纳入支持范围,自此专项债重点支持领域扩至11个。

2023年积极财政政策还将积极扩大消费。许宏才表示,财政部将落实全面扩大内需战略,激发消费潜能,进一步支持消费市场回暖升级。加大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同时完善税费优惠政策,激发社会消费潜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现有的资金渠道对家电“以旧换新”、绿色智能家电下乡等予以支持。对于购置期在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降低部分优质消费品进口关税,推动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促进县域消费扩容提质。支持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扩大农产品的消费市场。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2022年财政赤字率为3%,专项债规模3.9万亿元,规模较上年均有所上升。

罗志恒表示,今年我国经济实现5%以上的增长应该没有问题。当前,居民、企业、政府部门的积极性在回升,生产生活秩序在加快恢复。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赤字率和专项债规模都有望提升,货币政策要求维持稳健,今年通胀不会成为政策掣肘,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继续加大协调力度,诸如政策性金融工具还将继续发力拉动投资。当然,也要做好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ij7}

    为您推荐

  • 当前短讯!财政部权威发声:今年财政收入有望恢复性增长 加大力度促消费扩投资

    3月1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邀请财政部部长刘昆,以及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介绍财政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的情
  • 全球微动态丨步长制药:拟出资6400万元对长睿生物进行增资

    步长制药公告,拟出资6400万元对长睿生物进行增资,本次增资完成后,长睿生物的注册资本将增加至1亿元。公司拟于长睿生物增资完成后,收购成都
  • 世界简讯:【奋进的春天】瓣瓣同心京津冀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释放更多民生红利

    瓣瓣同心京津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九年来,三地深化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提升
  • 当前关注:曾庆田同志任山东科技大学校长

    3月1日,学校召开中上层以上干部会议,宣布省委关于学校校长调整的决定。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龚文东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
  • 世界百事通!1月上海实际使用外资23.76亿美元 同比增长13.3%

    记者近日从上海市统计局获悉,2023年1月,上海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23 76亿美元,比去年同月增长13 3%。其中,第三产业实际使用外资23 13亿美元
  • 资讯:度小满发布2022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 推送预警提示超450万次

    近日,度小满发布了2022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度小满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建设、提升客户体验、隐私保护、用户保护专区、适
  • 火影忍者第614集ED叫什么?

    1、该ED是:「SpinningWorld」-演唱:ダイアナガーネット(DianaGarnet)。本文到此结束,希
  • 焦点快播:北京教育考试院2023年公开招聘公告

    北京教育考试院成立于1996年2月,隶属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要负责北京地区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 全球速递!“大零号湾”来了 上海高校积极助力科创集聚区发展

    2月27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上海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有关情况。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出席新闻发布会,
  • 天天短讯!52.6%!2月PMI破10年多以来最高纪录!产需两端景气水平均强势回升

    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刚刚公布。3月1日上午,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消息称,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 6%,比上月上升2 5
  • 特高压工程首次落点重庆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王文嫣)据国网重庆电力公司3月1日透露,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重庆段)近期正在重庆市潼南区小渡镇进行基础工艺
  • 环球热消息:卓胜微股东户数增加1.05%,户均持股73.86万元

    卓胜微最新股东户数6 68万户,呈现连续3期上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户均持有流通股份6297股;户均流通市值73 86万元。
  • 环球消息!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23年高职提前招生工作的通知

    各试点高校:2023年高职提前招生工作要深入贯彻教育部有关考试招生政策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完善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工作要求,确保
  • 【环球热闻】市领导赴东丽区调研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

    天津北方网讯:2月28日,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沈蕾,深入东丽区就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进行调研。沈蕾一行先后走访了东丽区新立街新立菜市
  •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23年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工作的通知

    各试点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是国家教育考试的组成部分。2023年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要深入贯彻教育部有关考试招生政策精神,认真落实省
  • 天天观速讯丨2023年3月浙江教育考试历

    3月2023年省内地方属高校三位一体招生报名陆续进行3月2023年高职提前招生报名和高校综合测试陆续进行3月1日202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成
  • 国家发改委产业司研究分析智能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情况

    证券时报e公司讯,近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司负责同志主持召开智能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情况座谈会,与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
  • 世界快资讯丨川渝联动!“巴蜀工匠”杯乡村振兴技术技能大赛3月开赛 亮点提前看

    3月1日,上游新闻记者从市人力社保局获悉,“巴蜀工匠”杯乡村振兴技术技能大赛将于3月15至19日举行,来自川渝两地的技能人才将同场比拼,活动
  • 今日热门!立华股份现3笔大宗交易 均为折价成交

    立华股份3月1日大宗交易平台共发生3笔成交,合计成交量178 50万股,成交金额5533 50万元。成交价格均为31 00元,相对今日收盘价折价19 92%。
  • 【当前独家】3月1日国内原油期货涨2.2%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日讯今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日间盘原油期货合约高位震荡,成交活跃,持仓增加。国内原油期货主力2304合约开盘551 8元,
  • 能否携带涂改液、修正带参加自学考试?自考本科和全日制本科之间有联系吗?

    能否携带涂改液、修正带参加自学考试?涂改液、修正带等与考试无关的物品不得带入考场。自考本科和全日制本科之间有联系吗?(一)《中华人民
  • 202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什么时候开考?自考本科和全日制本科的区别是什么?

    202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什么时候开考?2023年4月1日至2日自考本科和全日制本科的区别是什么?(一)全日制本科与自考本科入学途径不同与全
  • 2023年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的考试时间是?高考英语听说考试如何计分的?

    2023年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的考试时间是?2023年3月4日-6日高考英语听说考试如何计分的?高考英语听说机考实行一年两考,满分50分。最终取
  • 英语等级考试是什么考试?2023年上半年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深圳考区什么时候提交个人信息?

    英语等级考试是什么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ublic English Test System,简称PETS)是教育部教育考试院设计并实施的全国性英语能力评价体
  • 住房公积金贷款期限是如何规定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需要什么条件?

    住房公积金贷款期限是如何规定的?(一)贷款期限应以整年计算,最短为1 年,最长为30 年,且贷款到期日不超过借款申请人法定退休时间后5
  • 今日关注:河南一区委副书记妻子工作群内控诉丈夫出轨,官方通报

    转自:杭州网都市快报综合报道2月28日,一份聊天记录在社交媒体转发,网友转发的聊天内容显示,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委副书记周翔的妻子“蓝天”
  • 环球热门:新政丨河南住建厅:住房公积金贷款发放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内完成

    财经网讯3月1日,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加快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办理提高贷款服务效率》公告。公告显示,为充分发挥住
  • 购房办理按揭贷款要准备哪些资料?购房办理按揭贷款流程是什么?

    购房办理按揭贷款要准备哪些资料?个人身份证、当地有效居留身份证明(户口本或暂住证)、与房地产开发商签订的购房协议、首付款收据、经济收
  • 精彩看点:奋进的春天|以实干交出新答卷,江苏国资国企砥砺奋进再出发

    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为决战首季“开门红”,江苏国资国企纷纷拿出实招硬招,细致谋划,提早布局。从项目工地到车间一线,处处呈现热火朝
  • 当前动态:奋进的春天 | 新疆国资国企重大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请点击图片观看视频今年以来,新疆国资国企突出重大项目建设,在煤炭、煤化工、金属矿产资源、新能源发电、新材料、纺织、旅游以及机场、公路

相关推荐

  • 当前短讯!财政部权威发声:今年财
  • 全球微动态丨步长制药:拟出资6400
  • 世界简讯:【奋进的春天】瓣瓣同心京
  • 当前关注:曾庆田同志任山东科技大
  • 世界百事通!1月上海实际使用外资23
  • 资讯:度小满发布2022年消费者权益
  • 火影忍者第614集ED叫什么?
  • 焦点快播:北京教育考试院2023年公
  • 全球速递!“大零号湾”来了 上海
  • 天天短讯!52.6%!2月PMI破10年多以

阅读排行

  • 焦点讯息:全国地级市财力10强城市出炉:苏州居首 榆林、鄂尔多斯、烟台逆袭
  • 焦点滚动:3月1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55.50元/吨 较前一日上涨0.91%
  • 焦点观察:订单抢回来之后的新故事
  • 申请廉租房对收入有哪些要求?申请廉租住房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 当前最新:投资者提问:董秘您好,河南许昌许瑞50MW分散式风电项目是否被相关部门叫停...
  • 河南:今日起取消“门诊输液费”
  • 廉租房被收回一般是哪些原因?租廉租房对以后买房有什么影响
  • 什么是廉租房?租廉租房需要去哪里申请?
  • 换车不换牌ETC该如何处理?换车又换牌ETC该如何处理?
  • 当前速讯:我国紧急援助叙利亚225套箱型房屋在天津港装船启运

291 32 36@qq.com

Copyright © 1998-2015 by 中国北京网版权 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3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